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年轻人的新大陆:预制菜,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来源: 华尔街报道 时间: 2022-04-05 08:47:28

“免洗、免切、免调料”“道道硬菜,小白也轻松搞定”“鸡鸭鱼肉蟹,一桌一次购齐”……如今,在疫情和新型消费场景的催化下,迎合快节奏生活的预制菜应运而生,俨然成为未来餐饮行业竞争的“新赛道”、懒人经济的新商机。

顺应大热趋势,“预制菜概念”在A股市场掀起一阵风潮,其中味知香成为预制菜行业第一股。市场前景很美好,那么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资本市场追逐的新星未来还能保持这样的热度吗?入局企业该如何在变局中打开新局?

1

新经济下的新需求:预制菜

目前,关于预制菜的定义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从概念上来看,预制菜顾名思义就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随后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包装保存,通过冷链运输进行售卖,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预制菜其实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最早起源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标准化餐饮企业尤为发达,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自美国的“预制菜”企业SYSCO,已成长为全球“预制菜”龙头企业,在美国餐饮供应市场的占有率达到约16%。中国后期的美菜网、美团快驴也都是中国版Sysco的学徒。

70年代末,预制菜逐渐在日本、加拿大和部分欧洲国家流行开来。在日本市场,预制菜行业CR5(市占率前5企业合计值)达64.04%,头部企业日冷食品2019年营收为5848.58亿日元,合人民币320亿左右,其中预制菜占公司营收比重约为35%左右,在日本预制菜市场的份额大概在20%左右。

90年代后,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品牌进入,净菜加工配送工厂开始出现,我国陆续出现深加工的半成品企业,但受冷链物流技术和成本等条件限制,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

直到2014年,外卖爆发式增长、消费方式的改变,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45%、二线城市占比20%、三线城市占比16%。

这两年,在“懒宅经济”影响下,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省时省力又精美的预制菜正成为更多的“80、90、00后”们便捷餐饮的新时尚。

比外面餐厅干净,但比自己做方便快捷、方便快捷,节省了备菜的时间,做饭效率能够提高很多、味道有保障,不会太难吃,对不会做饭的人比较友好......这些都是年轻人选择预制菜的原因。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年和2016年出现融资高峰,分别有14起和17起,2020年起预制菜赛道热度再起,2020年和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23起融资。

可见,方便快捷的预制菜不仅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也成为了部分资本看好的方向。

2

热上加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发展路径上看,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外卖、团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推动预制菜在B端提升渗透率。据相关数据显示,2200亿的预制菜市场,B端为1800亿,C端仅贡献了400亿。到2020年,宅家消费爆发让预制菜来到了C端消费者的面前。

终端需求倒逼着下游电商平台、品牌餐饮等各路玩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虽然入局者众多,但细究其定位都不尽相同,力求在蓝海市场中找到更加细分的方向。

A股中最纯正的预制菜公司味知香,旗下出品了200余种半成品菜产品,菜品丰富程度远超同业竞争者,预制菜业务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相比其他企业更偏向B端的业务结构,味知香在C端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更高,C端的营收占比高达70%。

国联水产是国内最大的水产企业,拥有“龙霸”“国美”“OGOOD”“ICOOK”“珍渔坊”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预制菜产品线包括小龙虾系列、烤鱼系列、牛蛙系列。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的预制菜收入为6.34亿元、7.3亿元、5.77亿元。营收占比逐渐提高,分别为13.69%、16.24%、17.49%。

传统预制食品龙头的探索说明了预制菜行业是优质赛道,也证明了C端战略的正确性。在市场和资本的驱动下,部分试图自救的生鲜电商们将预制菜看作“破局之道”。

永辉超市推出自有品牌“辉妈到家”,正式进军快手菜赛道;盒马专门成立了“盒马工坊”,200多个 SKU中半成品菜占一半,同时在 3R(即烹 ready to cook、即热 ready to heat、即 食 ready to eat)领域加大投资,加成快手菜布局;咚买菜上线“快手菜”类预制菜,其中小龙虾快手菜商品“拳击虾”上线一个半月时间,就已实现销售额破亿。

而海底捞、广州酒家、西贝等餐饮企业也都在加码这个潜能市场,试图学会“多条腿走路”。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8万家,共146家企业有过融资。

B端与C端市场的结合,各类机构对于预制菜这门生意的未来潜力高度看好,整体呈现较乐观的态度。

据山西证券称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华创证券显示,预制菜市场目前规模约为2200亿左右,过去10年年增长速率保持在20%,处于发展初期,渗透快的阶段,未来预估增长速率约为15%。国海证券在相关研报中预测,2026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

当下,预制菜的形态还处于变化之中,市场上也存在不少悲观的看法,预制菜更像是社区团购受到政策打压后,资本“硬制造”的一个风口。资本盲目的追风口容易导致预制菜行业的竞争畸形,不可避免同质化,有可能产生的泡沫反噬这股热度。

此外,从目前来看,中国预制菜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消费者多场景、多口味的需求、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物流配送、提货、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出现"黑作坊"等问题不容忽视。

再者就是消费层面,当下大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停留在起步阶段,对消费者的教育还不到足够成熟和充分的阶段,很多消费者把预制菜简单等同于料理包,相比之下,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方便快捷的外卖。而且预制菜这种新模式在一二线城市的接受度较高,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市场不大,价格敏感的人群不会优先选择,这个市场终究会偏小众。

写到最后,从社区团购到预制菜,关乎每个家庭餐桌的生意总能引得“天下英雄竞折腰”。毫无疑问,眼下,预制菜市场的机会正与乱象并存。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等新入局者们没有进入完全工业化的竞争状态,行业没有诞生真正的超级品牌,谁能打破这个“无序发展”的蓝海,还需要“抢跑”的玩家们来改变。

但对于任何一个玩家而言,挑战才开始,如何充分利用好“懒宅经济”去发展预制菜这个赛道,仍需时间的考验!

标签: 数据显示 持续提升 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