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超募与发债为回购注入活水 今年A股回购与增持呈现新气象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时间: 2022-04-13 08:04:26

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12条务实举措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其中提到,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实施股份回购,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公司股票出现大幅下跌时积极通过增持股票的方式稳定股价。

数据之中看趋势:今年以来,A股回购金额和家数大幅增加,其中家电、地产、传媒等行业回购意愿强烈;同期发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家数,则较去年同期下降超两成。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企在这波提振信心潮中走在前列,推出回购、增持预案的占比分别达到80%和64%。

透过趋势探原因:一方面,回购的主体是上市公司,而增持的主体是公司重要股东或董监高,二者在资金能力、操作成本以及对股价的直接影响上皆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股市的大幅波动,民企大股东最有切肤之痛”,有市场人士如是解释民企在“自救行动”中所呈现出的更为积极的姿态。

有意思的是,在提振信心的“老方法”中,亦有资金来源上的“新探索”。近期,一批科创板公司“尝鲜”使用超募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超募回购+股权激励”的模式成为科创板的新风尚。此外,通过发债募资用于回购股份的案例也越来越多。3月17日晚间,洛阳钼业、华创阳安、山鹰国际、南方传媒4家沪市公司不约而同抛出“发债式”回购计划。此类回购看似使用了财务杠杆,付出了一定成本,但对公司的价值释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回购计划“量价齐升”

统计数据显示,A股今年无论是发布预案的公司家数、预计回购的金额上限,还是已回购的数量和金额,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截至4月11日,2022年已有1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环比大幅增加91.76%,同比微增0.62%;以回购价格上限计算的最高回购金额今年以来累计达517.8亿元,环比增长106.43%。

从已经实施回购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累计回购金额526.35亿元,同比增长39.16%。

从回购股份用途看,主要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占比近六成。回购股份后注销的公司只有10家。这也充分体现了回购制度改革的新变化。改革之前,回购的股份只能注销,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从行业来看,已披露回购预案的16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基础化工和电力设备等行业。家用电器、房地产、传媒、交通运输等行业预计回购金额上限的环比增幅均超过10倍。

其中,13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如家用电器龙头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预计回购金额上限分别高达50亿元和30亿元,排名前两位;万科A、荣盛石化、大族激光拟回购金额超过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现金充沛的银行和煤炭却罕见有公司在今年出手回购。

在今年已经实施回购的金额来看,钢铁、建筑装饰、家用电器的回购力度最大,分别达71.99亿元、58.26亿元、47.04亿元。

增持方案下滑两成

与推出回购的如火如荼形成鲜明对比,上市公司股东们选择增持的积极性明显遇冷。

截至4月11日,今年共有8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的增持计划,较去年同期下降24.32%;而已经实施增持的公司家数、增持股数以及增持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3.18%、43.04%、22.15%。

行业分布上,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建筑材料、农林牧渔等增持热情相对更高。其中,建筑材料和农林牧渔今年来推出的增持计划均同比增加5家。

从增持金额来看,6大行业的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名列前三名,金额分别为61.7亿元、41.02亿元、19.54亿元。

在业绩优良和股价走低的“矛盾”中,近期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股东开始在二级市场积极增持。如健帆生物董事董凡今年累计增持2.01亿元,华大基因董事汪建及控股股东增持3.87亿元。

民企担纲“信心主力”

大股东个人财富与公司股价息息相关的民营企业,往往对市场波动更敏感,“自救行动”也更积极,是掀起“回购增持潮”的“主浪”。

数据显示,今年A股共有130家民企发布回购预案,占比高达80%;53家民企披露了增持计划,占比64%;民企合计增持了128.36亿元,占今年增持总额的50%。

反观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仅有5家“出手”回购;今年合计增持金额87.23亿元,占比34%,较民企低16个百分点。

尽管行动家数不多,但国企“出手”皆阔绰,这几家国企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如斥资25亿元增持的中国电信,累计增持达15亿元的中国移动等,都在A股的“十大增持王”之列。

此外,南方传媒3月17日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发行公司债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8000万元且不超过1.6亿元。

招商局集团旗下从事油轮运输的央企招商南油亦在近期宣布,拟回购股份予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1亿元。

科创板回购有新意

4月12日晚间,科创板公司罗普特公告,拟1500万元至3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员工股权激励。而本次回购资金的来源则清晰注明为“首发超募资金(含利息收入)以及永久补流后的超募资金”。

使用超募资金开展股份回购,正成为科创板在回购资金来源上开放的新路径。目前,共有光峰科技、当虹科技等6家科创板公司“试水”这一模式。其中,拟动用6000万元至1.2亿元超募资金用于回购的圣湘生物尝得“头啖汤”。

今年1月初,上交所为优化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体系,规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行为,修订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允准超募资金用于股份回购。这也成为这一新模式的“法之所依”。

而从回购股份的目的来看,“超募回购+股权激励”的组合拳,或更能打出科创公司长续发展的推动效果。有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这一模式在对科创公司偿债能力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实现绑定核心研发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再将目光投向科创板总体的回购情况:今年以来,已有康希诺、海尔生物等21家科创公司先后披露股份回购方案并陆续实施,拟回购金额最高合计达到22.1亿元。天准科技、交控科技等9家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合计增持金额最高超过2.9亿元。

回购增持释放的积极信号,与上市公司稳步增长的业绩基本面互相映照。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科创板整体业绩呈现高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84.34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936.82亿元,同比增长71%。

以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生物为例,2021年公司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15%。公司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月28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68万股,支付资金总额4985.46万元。公司还发布了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增持计划,累计增持金额1亿元至2亿元。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购增持,是结合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作出的慎重考虑,说明从公司、重要股东层面,持续看好公司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而股份回购增持对稳定股价、提升企业价值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能让投资者更好地分享公司成长红利。

标签: 上市公司 回购股份 超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