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卡斯滕斯:全球通胀环境已发生持久性变化
全球通胀环境可能已发生持久性转变。
博鳌亚洲论坛22日举行的“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分论坛上,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总经理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认为,全球通胀环境可能已经以一种更持久的方式发生转变,现在需要指望结构性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而非财政或货币政策。
卡斯滕斯说,全球通胀水平上升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全球总需求出现意想不到的强劲反弹。全球经济的扩张速度比近几十年来衰退后的复苏要快得多,发达经济体尤其如此。第二,需求出人意料地持续向商品转移,而不是倾斜向服务,特别是那些涉及与客户直接互动的服务。第三,供给侧也意料之外地反应迟钝,因此未能跟上激增需求。
卡斯滕斯说:“2020年的经济衰退很深,这是因为活动被人为压制了。但当疫情限制解除后,产出开始反弹。在过去的许多经济体中,产出水平有望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趋势。但这种复苏力度,并不完全是由于这次经济衰退的独特性质。事后看来,至少在过去的一年里,政策可能是快速扩张的跳板,这些特殊政策回应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强劲复苏铺平道路。”
“最初,消费者支出转向商品而不是服务是可以预期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后期也很少有需求转回到服务业。扩张的商品密集型性质加剧了通货膨胀。总体供应出人意料地未对更高的需求作出及时反应。这表现在交货延迟、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关键生产投入的短缺方面。”卡斯滕斯说。
卡斯滕斯认为,不应期望上述通胀压力很快就会消散。同时,新的通胀力量已出现,随着供应减少,乌克兰局势升级后,粮食、石油和许多其他商品的价格已经飙升。其中一些增长将直接反馈到更高的消费价格中。例如,金属价格将进一步给价值链造成压力,而通货膨胀有其自身动力,在许多国家,通胀已从商品扩大到服务业。
卡斯滕斯说,有三种迹象表明全球通胀环境正在发生更本质性转变。第一,通胀预期可能有“脱锚”风险。“这一点在看短期通胀预期指标的时候尤为明显,而我们对长期通胀的预期也特别令人担忧,因为这对行为有更持久影响。”
第二,相对价格变化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微弱联系可能会发生转变,而这种微弱联系正是低通货膨胀时代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通胀被压制后,一个部门的价格上涨渗透到其他部门的程度一直很有限,但有迹象表明,这种渗透又在增加。
第三,当通货膨胀开始在广泛意义上影响生活成本时,它更有可能在价格设定决策中占据中心位置。这可能引发危险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卡斯滕斯表示,我们需要重新考虑通胀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能性。这可能等同于范式改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用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想法可能不再充分。特别是,有迹象表明疫情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已开始让企业重新思考全球价值链所涉及的风险。
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卡斯滕斯认为,他们可能需要改变自身思维方式。低通胀环境给中央银行提供了巨大的自由,能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其他目标上,无论是增长、充分就业还是其他超出其传统职责范围的目标。目前的高通胀凸显了政策的有限性,已促使央行提高警惕。央行可能还需要重新评估自身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
“好消息是,如果央行对风险有清醒认识,很清楚的是,政策利率需要上升到更适合于更高通胀环境的水平。最有可能的是,这将需要实际利率在一段时间内上升到中性水平以上,以缓和需求。”卡斯滕斯表示,“调高利率并不容易,央行行为的转变也不一定会受欢迎。央行应充分意识到,在经济活动和就业方面的短期成本是为了避免未来出现更大损失而付出的代价。”
“想要促进有韧性的长期增长,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定中更广泛地认识到,不能依靠反复的宏观经济刺激,无论货币还是财政政策。只有通过加强经济中结构性政策的突出能力,才能实现增长。换句话说,现在是其他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卡斯滕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