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量化私募也难逃魔咒!这家最快晋升百亿私募迎严考,旗下多只产品净值跌破0.85

来源: 券商中国 广东 时间: 2022-05-07 10:29:51

去年狂飙突进的量化私募行业,正迎来一轮艰难考验!

券商中国记者从渠道处获悉,有13家百亿量化私募旗下共有23只产品累计净值低于0.85,即浮亏超过15%。其中,多达10只产品都是在去年8月、9月发行,即量化发行最火爆的时刻。

量化显然也逃不过,火爆发行往往是市场高点的魔咒。尤其是在指数增强策略产品,易被大众接受,一批私募乘势狂发产品、快速上规模。

一家叫做星阔投资的百亿量化私募,在去年12月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而该公司从备案登记到规模突破百亿,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截至4月15日,星阔投资旗下有6只产品累计净值跌破0.85,其中浮亏最大的产品达到22%。

4月26日,百亿量化私募灵均投资旗下灵均量化选股领航尊享1号已触碰预警线,接下来将进行仓位控制。按照事先合同约定,该产品预警线为0.7元,止损线为0.6元。未来若触碰预警线,该产品会将现金类仓位增至50%以上(含),直至基金份额净值大于预警线;若触碰止损线,则将对非现金资产进行不可逆变现,并进入清算流程。

不仅如此,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不少百亿量化私募都创下了历史最大回撤。量化产品为何纷纷出现超额回撤?量化私募和投资者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家私募火速晋级百亿后,旗下多只产品净值大跌

作为2021年最大的量化黑马,星阔投资成立于2020年9月,同年12月28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并于2021年2月备案了首批3只产品,9月份该公司规模便突破了50亿元。

2021年12月15日,星阔投资的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大关,从备案到百亿不足一年时间,若以发行首只产品来算,则仅10个月。

在快速募集资金、火速晋级百亿的同时,星阔投资却恰好遭遇市场高点。

2021年8月24日,星阔投资曾公告称,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长远审慎考虑,决定阶段性地有序调节规模增长速度。除在途资金外,将暂缓近期500指增和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资金募集。

然而,星阔投资还是有一大批产品在9月以后成立。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旗下共有147只产品。其中,有100多只产品在2021年成立。

自去年9月以来,量化私募开始不断回撤,不少私募不仅丢掉了超额收益,甚至跑输了指数,星阔投资也难逃这样的行情,旗下多只产品净值纷纷大跌。

渠道数据信息显示,截至4月15日,星阔投资旗下就有6只展示业绩的产品的累计净值低于0.85,其中5只产品都是去年9月以后成立。目前该私募共展示了21只产品,16只产品的累计净值均低于1,占比高达76%。

由于星阔投资有超过一半的产品都是在去年9月以后备案成立,若根据这个比例推测,星阔投资或可能有几十只甚至近百只产品净值低于1。

即便其首批成立的产品,累计收益亦大幅回撤。以其“星阔**中证500指数增强” 为例,12月17日其收益率一度达到50.56%,然而目前累计仅剩20%,即回撤了30%。旗下几只代表产品今年以来的回撤均达到2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低于0.85的产品中,还有2只产品净值低于0.8,即浮亏超过20%。

显然,在狂发产品、疯狂募资后,星阔投资也迎来巨大考验。

据了解,星阔投资是一家专注于数量化、模型化、程序化的投资理念的股票量化公司。股权结构方面,由两位股东邓剑和王漪清分别持股80%和20%,邓剑曾先后任职于九坤投资和因诺资产,分别担任投资研究部初级基金经理和投资研究部合伙人兼alpha策略投资总监。

量化亦难逃火爆发行魔咒:管理人应加强投研、投资人应看长远

量化显然也逃不过,火爆发行往往是市场高点的魔咒。

尤其是量化指数增强策略产品,所谓又能赚指数的钱、又能赚股票阿尔法的钱,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一批私募乘势狂发产品、快速上规模。

然而不少指数增强产品,不仅没有做出阿尔法,还跑输指数,出现超额回撤。

上海鸣石投资创始合伙人房明表示,去年在量价赛道过度拥挤下,上升期太好,下滑期自然更猛。接下来是投研的比拼,一是打磨细节,二是降低相关性。

平方和投资副总经理李霞表示,市场大幅回撤对其影响不大。“由于我们一直坚守阿尔法信条,所以绝大部分的产品是中性对冲产品,β的波动对我们影响微乎其微。今年以来我们的中性产品还有4%-5%的收益,整体规模也是小幅增加的。”

在李霞看来,指数增强产品后端提成高,中性产品对管理人来说性价比低,运营、交易更复杂,后端收益少、投教工作也更复杂,不过售后压力相对小一点。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大部分指数增强产品虽然没有设置预警线和清盘线,但大幅回撤肯定会让投资者持仓体验很差,很多扛不住压力赎回的话,则会造成实际亏损。

作为投资人,应该理性的认识到,量化不可能一直赚钱,也有回撤的时候,尤其是当市场风格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能盯着量化的短期业绩,把量化产品一棒子打死。尤其是购买了量化指数增强产品,其对标指数一定是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指数的收益。

责编:桂衍民

标签: 累计净值 中国记者 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