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当前观察:瘦身!超大特大城市,不能扩张了?

来源: 国民经略 时间: 2022-07-19 16:06:35

文|凯风

超大特大城市扩张之路,戛然而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同时要求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这是继“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之后,对超大特大城市扩张加上的又一个紧箍咒。

事实上,这句表态不是首次出现。在此之前,成都、武汉、长株潭、西安等地的都市圈或城市群规划已经明确提及,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超大特大城市,向何处去?

01

我国有哪些超大特大城市?

我国有哪些超大特大城市?

超大特大城市,是中国城镇层级体系相关概念。根据城区人口规模,我国将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其中,城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

图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

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标准是城区人口,而不是全市人口,镇区及乡村人口并不统计在内。

所以,石家庄、临沂等一些总人口超过千万的地市,由于城区人口规模不大,未能跻身超大特大城市之列。(参阅《中国,又少了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图片

与石家庄不同,苏州之所以落榜,是因为下辖4大县级市,由于县级市也被当做单独的城市,城区人口各自单独计算,由此摊薄了整个城市的城区人口。

究其实际,苏州是不折不扣的特大城市。未来如果苏州昆山、常熟等县级市撤市设区,那么苏州也能变成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

同时,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考虑到各城市人口增长的现实,离超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遥的武汉,在2021-2022年,已经晋级为超大城市。

02

超大特大城市何以瘦身?

超大特大城市,如何瘦身健体?

根据方案,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这是其瘦身所在。

与此同时,方案明确,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这是其健体所在。

可见,超大城市并非不允许扩张,而是一改过去来者不拒的扩张姿势,纾解低端产业,全面拥抱高新产业。

哪些产业在疏解之列?

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高校医院以及一般性制造业。

前三者相对容易理解,那么什么是一般性制造业?

顾名思义,一般性制造业与高端制造业相对,涵盖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印刷、造纸等高耗能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方面,北京是先行者。从2016-2021年,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参阅《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8年下降15%,北京也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图片

当然,减量发展,未必适合每个城市,北京之所以能在疏解众多企业的同时,GDP总量无限逼近上海,正因为其高端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方案,超大特大城市,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所谓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研、文化旅游产业等等,而先进制造业则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

图片

这些高端要素资源,历来都是城市必争之地。

没有国家战略倾斜,没有科教和人才基础,没有相应的产业基本盘,很难迅速做大成为主导产业。

03

大城市正在“郊区化”

超大特大城市,郊区化在所难免。

从各地出台的文件来看,超大特大瘦身强体、控制人口密度的对象,基本都是中心城区。

事实上,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渐提高,许多城市中心城区开发空间所剩无几,向郊区扩张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大城市的郊区化,已经体现在人口流向上。

从2015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由59.3%下降到50.2%,未来还会继续下降到50%以下。

上海也是如此。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为26.9%,浦东新区人口占比22.8%,郊区人口占比50.3%,上海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郊区。

广州也在不断强化郊区人口流向。

根据最新规划,到2025年,广州常住人口有望突破2100万人,届时中心4区(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常住人口约675万人,外围城区常住人口约1425万人,占比提升到68%左右。

人口向郊区疏解,虽是大势所趋,各地仍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这一进程。

北京在通州规划了城市副中心,上海在郊区规划了5大郊区新城,广州则试图对外围郊区开展“差异化落户”,南京六合等郊区率先开启零门槛落户……

图片

然而,郊区要想承接中心城区,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

如果郊区只是一片荒芜之地,那么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只会为其他城市做嫁衣裳。

这方面,上海、广州等地走在前列。

上海5大郊区新城,各有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等主要产业,而广州郊区则有科学城、知识城、南沙科学城等一系列重大平台作为支撑。

图片

无论如何,未来大城市发展,不能再靠简单的吞并周边地市或撤县设区来完成城市规模的扩张了,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依归。

标签: 特大城市 常住人口 先进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