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世界热推荐:投资人排队闯入合成生物赛道

来源: 锦缎研究院 时间: 2022-09-26 09:04:34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可以这么说,看生物科技的投资人大多都无法抵抗近一年来特别火的一个赛道—— 合成生物赛道 。原因很简单,这条赛道有两大特点:1)发展前景相当诱人,2)能够帮助实现弯道超车。

合成生物的发展前景有多诱人?圈内不少专供生物赛道的投资人都有一个相似的观点,即如果技术允许,世界上60%以上的东西都可以用生物合成的方式再做一遍。此外,麦肯锡也在报告中显示,合成生物学技术革命将在未来10~20年里每年为全球带来2万亿~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关资料图)

合成生物,被视为一场真正可以改变世界的革命。显然投资人和创业者并不想错过这场革命,兴业证券曾统计过一项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领域共融资180亿美元,体量超过去10年之和。

一位一直关注合成生物的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尽管现在上车是不是过早还不好说,但这一定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赛道。

合成生物无疑是一条门槛极高的领域,本文无意为其科普,但其已然成为近一年来最火的投资赛道之一,本文只专注从外界因素和框架里,讨论两个问题: 为什么是合成生物?为什么是现在?

01

“天然发光”的赛道

为什么说合成生物赛道天然“发光”?

首先根据公开资料,合成生物学是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以工程化的手段设计合成基因组为标志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其次可以从政策上观其一二,“合成生物学”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政策规划中,在今年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这个词汇总共出现了4次。

此外,我的投资人朋友Mike还向我透露,在他与合成生物相关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对合成生物的重视程度,“企业直接告诉我,政府对合成生物的认知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一些地方政府招商部门的负责人对合成生物学的理解、认知,甚至比市面上很多投资人的见解还要高深。”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直接促进了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的发展。Mike甚至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合成生物学也可以被视为东北复兴的一条可行性路线,因为合成生物适合温度较低的环境,在这一层面就不那么适合南方环境。其次,合成生物发酵需要菌,东北粮食供应充足,非常适合发展合成生物技术。”

Mike告诉我,业内一家颇具声望的合成生物公司创始人就曾接待过北方某地方领导,创始人同样发出了“该地方既重视又相当专业”的感慨。能让地方政府既重视且专业的赛道,恐怕不多矣。

上海证券报也曾发表过报道表示,“目前国内每家上规模的合成生物企业背后几乎都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出钱出力出政策,如山东寿光之于新日恒力,山西及上海之于凯赛生物。”

也是因此,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很多投资人认为中国比美国更容易诞生出成功的合成生物学企业。险峰长青也对投中网表达了相似观点,“合成生物的玩家包括平台工具类和产品应用类,受益于中国成熟的发酵工艺,中国相比美国可能更容易出现成功的产品公司。”

这也是令国家、投资人、创业者如此看重这条赛道的重要原因——放眼全球,目前尚未出现真正成功的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这意味着中国有机会依靠自己实现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放在当下的大环境里,至少投资人很难抵御这样的前景诱惑了。

02

合成生物公司的高光时刻来了?

之所以说合成生物是最火赛道之一,一个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告诉我,已经出现了“投资人排队求份额”的现象。

这位投资人表示,合成生物的概念太火,导致不少公司借助春风都拿到了前两年融不到的资,“ 估值当然水涨船高,泡沫肯定是存在的 。”

哪个赛道没有估值泡沫,撇开这点不谈,近一年来的确有不少公司迅速完成了好几轮融资。

比如赛道内的明星项目蓝晶微生物在一年内完成了4轮融资,其B轮融资总额达15亿人民币,创下单笔融资行业纪录,投资方一揽业内主流机构,包括高瓴创投、光速中国、碧桂园创投、元生资本等。

态创生物在10个月内成功完成4轮总计过亿美金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九合创投、真格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倍生生物也在半年内连续完成2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绿洲资本、线性资本、奇绩创坛、云九资本等。

如果和其他热门赛道横向相比,合成生物尚还不能称为市场规模极高的赛道。但若纵向相比,前两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相关公司的融资案例仅有个位数,现今引来头部机构的大力关注,很难不让人产生行业融资高光时刻的想法。

除了是投资的黄金赛道之外,合成生物企业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 都是博士创业 ,投资人Joe不无调侃,“这也是博士创业的高光时刻啊。”

过高的门槛天然限制了赛道的发展,Joe告诉我,无论海内外,合成生物学都还在初级阶段,大家融资多还是为了研发和制造,能够实现量产的公司几乎没有。Joe的想法换句话说,投资人若想从合成生物项目里快速拿到高额回报,恐怕难度很高。

上半年经纬也曾对合成生物学做过专题,其中张颖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合成生物学这条赛道,长坡厚雪。

不少投资人也是因此一直在观望,不轻易出手,原因就在于在合成生物赛道找到一个团队、估值都合理的项目,要比其他赛道难一些,“毕竟都是博士创业”——一位投资人一语双关。

险峰长青也对投中网表示,合成生物的玩家包括平台工具类和产品应用类,关于产品型公司,选品的重要性已被大家反复强调,好的选品意味着团队同时具备市场判断力和技术实力,有合理的产品路线计划和长期实战形成的市场洞察,我们更欣赏这样的公司,而不是一味炫技或者打价格战的思路。

03

已经形成了一小圈的IPO潮

无论如何,合成生物是一条很好讲故事的赛道,已经有不少公司成功IPO,其中以国外的明星独角兽Zymergen和Ginkgo最为出圈。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仅以这两家上市后的数据来看,市场并不那么买单。Ginkgo甚至被做空机构蝎子资本评论为“巨大的骗局,是过去20年来最严重的欺诈行为。”

Ginkgo于2022年9月上市,是本年度“生物技术领域最大的SPAC上市交易之一”。截至发稿前,公司股价2.99美元,市值不到50亿美元,距离其上市前150亿的估值缩水超过3倍。

国内的合成生物企业还是保持着乐观情绪,也形成了一小波的IPO潮,比如近两年已经有合成生物概念股上市——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其他如弈柯莱、川宁生物、巨子生物等公司也都在准备冲刺资本市场。

2021年4月华恒生物IPO,发行价格为23.16元/股,截至发稿前公司股价已经涨到142.78元/股,市值为154.77亿元。2020年8月凯赛生物IPO,被称为科创板“合成生物第一股”,公司发行价为150.86元/股,截至发稿前股价为69.7元/股。

不过无法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无法实现盈利,一直是合成生物企业被质疑的主要原因。

基本上递交了招股书的合成生物企业大多都没有实现盈利,比如川宁生物IPO拟募资6亿元,其中有4亿元是计划用来偿还债务的,被网友戏称为“上市只为还债”。

在高瓴的一篇文章中,同样提出了目前合成生物发展的困境:“ 长期而言,成本问题是合成生物学技术公司与传统行业抗衡的关键。而从技术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选品和规模化生产,是绝大部分合成生物学公司面临的关键挑战 。”

Joe倒是对合成生物有一个精辟的总结,“难而正确。”现在来看的话,合成生物企业的确“难”,就是不知何时“正确”了。(作者:喜乐 投中网)

标签: 地方政府 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