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就换人!拼不过ZARA、优衣库,这个快时尚品牌甩卖中国业务,只卖2.9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穆瑀宸
进入中国12年的美国快时尚品牌Gap坚持不住了。
2022年11月8日,宝尊电商有限公司(09991.HK,以下简称“宝尊电商”)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布将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
(相关资料图)
目前该协议已完成签署,股权交易基准对价为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视协议最终调整情况,总交易金额不高于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据悉,本次收购仍有待于满足习惯交割条件和符合监管部门批准要求,收购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收购前,Gap在中国的门店曾经历大面积清仓、闭店,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多家门店正进入闭店倒计时。据GAP官网信息统计,目前Gap在中国仅剩约110多家门店。
“关店降价”“频繁促销”的消息传出后,Gap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捡漏”潮,但这也让Gap在中国被打上了前景渺茫的标签。
如今,Gap与宝尊电商携手是否能一改往日衰败的景象?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ap在中国市场日渐颓废,需要找一个懂得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来弥补其不足之处。而宝尊电商优势在于线上运营,此次交易对于Gap而言,是加码线上业务的好机遇。”
图源:Gap 新奥天虹工厂店 时代周报记者 穆瑀宸拍摄
“一拍即合”的收购
GAP出售中国业务早有传闻。2021年3月,据《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Gap正在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潜在选项,以调整在中国的运营情况,由于相关磋商仍处于早期阶段,仍可能决定保留中国业务的运营。
而今,Gap中国业务最终被宝尊电商收入囊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宝尊电商成立于2007年初,曾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并于2015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2020年9月又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其主要提供以品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站式商业解决方案,包括店铺运营、数字营销、IT解决方案、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等5大内容。
目前,宝尊电商的业务覆盖中国的各大主流线上购物平台和社交移动商城,包括天猫、京东、抖音电商等,同时还涉及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宝尊电商服务超过355个全球品牌,代理品牌包括Valentino、Nike、李宁、玖熙、Levi"s等。
其实,宝尊电商与Gap此前就已进行过合作。2018年12月,宝尊电商曾作为电商服务商帮助Gap开展数字化创新,加速其电商版图布局。
根据宝尊电商公众号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宝尊电商旗下全资子公司White Horse Hongkong Holding Limited,与Gap Inc.和Gap (UK Holdings)Limited达成股份购买协议,收购这两家全面负责运营Gap大中华区业务的运营实体。
同时,宝尊电商附属的多家公司也与Gap达成了一系列商务协议,包括宝尊电商获得Gap独家授权在大中华区生产、推广与全渠道销售Gap产品,同时拥有中国产品设计权。相关商务协议为期20年,首期为10年;可续约两次,每次5年。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10年内,宝尊电商将全权接手Gap在中国市场的所有运营事项。
宝尊电商董事长兼CEO仇文彬针对此次收购表示,“Gap大中华区的品牌资产与规模,奠定了宝尊品牌管理的高起点,开创了线上与线下充分融合的商业新篇章。”
在程伟雄看来,宝尊电商与Gap携手可谓是一拍即合。对于Gap而言,可以在中国市场收到至少4000万美金的收益,并且通过合作伙伴去经营,倘若期限内中国市场运营良好,再度收回对其也没有太大影响。”
“宝尊电商主要关注线上业务,收购后可以通过Gap去探索线下业务渠道。不过,这对于宝尊电商也有一定挑战,毕竟Gap的产品导向和中国市场融合度不高。宝尊收购Gap中国市场后,未来肯定需要将Gap品牌的定位、产品调性、渠道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推广等方面重新做出调整,以应对本土消费市场需要。”他补充道。
Gap错失中国市场
事实上,Gap出售大中华区业务或与其业绩走势有一定关系。
据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Gap集团的销售额同比下滑8.36至38.6亿美元。同时,报告期内Gap的净亏损达到4900万美元。
Gap中国区业务也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失势。自2022年以来,Gap在中国多个城市大面积闭店,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南京等。期间,GAP旗下品牌Old Navy在入驻中国6年后,于2020年3月关闭所有销售渠道,正式退出中国。
纵观发展史,Gap作为美国国潮的代表,也曾有过辉煌时刻。起初Gap凭借价低、款多、码全的牛仔裤、Logo卫衣、基础款T恤上衣等大众休闲风格服饰迅速走红全美,并逐渐走向世界。财报显示,1989年-2000年,其门店数量从960家增长至2848家。
Gap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10年,其曾定下在全国布局1000家门店的目标,并把首批旗舰店设立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彼时,Gap曾在北京租金高企的王府井步行街上投资1亿元开设临街大店,开业时曾十分火爆。随后,又接连在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等北京人流量大的商场布局门店。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Gap自开设第一家门店起便错失先机,相对保守的商业策略,也让Gap难以突破逐渐收窄的快时尚赛道。
2011年,Gap中国区时任总裁受访时表示,GAP此前一直在等待中国的中产阶级客群发展成熟,并认为2010年后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间”。然而,在当时留给GAP的市场份额早已不多。
同为快时尚赛道的优衣库早在2002年就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2006年和2007年,Zara和H&M也先后入驻中国,同样将首店选择了上海。而2010年才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Gap错失了中国购物中心的大发展带来的选址黄金期,在品牌认知度上也稍弱于优衣库、ZARA、H&M。
不过,Gap也并非步步晚于对手。早在Gap进入中国之际,便凭借对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等线上红利的敏锐嗅觉,先于ZARA、H&M布局线上渠道。
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Gap的线上运营并未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截至11月10日,Gap淘宝上官方旗舰店的粉丝数为1034万,而ZARA和优衣库的粉丝数则分别为2339万人和2525万人。同日中午,时代周报记者进入Gap抖音直播间,在线人数为127人,而同一时间优衣库的直播间里却有648人,是Gap的5倍。
在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看来,产品本身本地化贴合度、电商对传统渠道的争夺,以及逐渐拥挤的快时尚赛道等,都是Gap败走中国市场的原因。“对外来时尚品牌而言,特别是大众品牌,一定要迎合本土消费者,在这点上快时尚领域中,只有优衣库做的不错。”
“Gap在中国市场退败的原因,还是因其线上业务布局不够。其目前渠道覆盖仅仅在中国一二线市场为主,没有在线上业务布局和在下沉市场突破,特别是在产品系列迎合本土消费者,也远远不如本土品牌灵活多变。”程伟雄表示。
程伟雄建议,无论是国际快时尚品牌,还是本土快时尚品牌,必须知道中国市场早已是全渠道品牌时代,单纯线下实体业务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点触达。同时,对于欧美快时尚品牌而言,不能将其对产品定义中的快餐文化在中国市场去实施,而是需要在同质化产品、价格博弈的导向上,做好其自身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品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