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罕见发声,券商弱市融资谨防“饮鸩止渴”
红周刊 特约 | 宋琦
2022年12月30日晚间,某头部券商公告称,实施再融资,募资不超280亿元,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既遭投资者用脚投票,盘中大幅向下异动。针对市场情绪,证监会罕见盘中发声。
(资料图)
2023年1月3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某头部券商盘中大幅向下异动,无疑是市场投资者提前用脚进行了投票。盖因该券商年末一则巨额再融资公告——拟10股配3股募资不超280亿元。当日,证监会罕见盘中发声,表示关注到有关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将充分关注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弱市场下:巨额融资惹恼投资者
多年来,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券商不断在资本市场巨额融资,手法多样。仅以2022年上市券商实施融资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初以来,已有10家上市券商实施融资,合计募资额高达852亿元(见附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补血“似乎对不住天下的韭菜。这不,2022年12月30日晚间,某头部券商公告称,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股份,募资不超280亿元。目前配股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同意,将于2023年2月10日召开股东大会,预计2023年中旬完成配股发行。如果成行,该头部券商此次280亿再融资将达到A股券商配股最大规模。
如能为投资者赚钱,上市券商巨额融资,韭菜或也认了。事与愿违,上市券商“业绩并不佳”。2022年前三季度,仅3家上市券商在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拖累了券商板块的表现。数据显示,除新股首创证券外,仅有光大证券2022年微微上涨1.24%,11只券商股跌幅超过30%,其中跌幅最大的是财达证券,全年跌幅达到39.95%。
尤其是A股还未走出疫情弱市背景下,韭菜不干了!提前用脚投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某头部券商收盘跌幅超6%,沸沸扬扬中,还惊动监管部门盘中发声。
券商春天:基于实体经济存亡
事实上,在券商业务矩阵的实践面,自营业务、融资业务具有天然的资本属性,无疑是其最赚钱的核心业务,收入占比高,利润水平高,而经纪、投行、资管、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业务,都具有“属人”的流动特性,客户随着业务员跑,人力资本高昂,都是不胜赚钱的营生。这时候,尤其是在科创板跟投业务的重资金要求下。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采用各种手段融资扩充资本,具有天然的冲动。
成立3年的科创板已形成“保荐+投资”的新券商盈利模式——随着科创板跟投业务推进,要求券商设立专门的另类子公司真金白银跟投,跟投比例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2%~5%,锁定期24个月;如果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未按照指引及其做出的承诺实施跟投的,发行人应当中止该次发行,并及时披露。在科创板,券商提高资本金的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券商再不跑马圈地大量融资,或将面临青黄不接。没有跟投业务,意味着科创板这块的保荐人业务没有肉吃,千方百计,必须融资。
逻辑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边界。你不能尽想着自个儿的美事而不考虑现实——融资不能过犹不及,而且还要审时度势。
放眼望去,现在实体经济四处不沾,嗷嗷待哺于街头。支持实体经济活下去才有资本市场的春天!这时候一个活蹦乱跳的主儿还在资本市场巨额“圈”钱,有点不顾大局。把券商做大做强的问题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下来审视,可谓不足挂齿——没有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只有把实体经济的火烧得旺旺的,才有资本市场券商的成长。
监管发声:两“支持”一“审核”
如果想不明白,监管部门会帮你想明白!
在这个时刻,证监会罕见发声,其内里乾坤,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并不长,其实就两个“支持”,一个“审核”。
所谓两个“支持”,一是指“坚持(证券公司)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意味着过去的跑马圈地搞扩张经营、马放南山搞粗放经营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二是指“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更好地发挥证券公司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什么意思呢?如果证券公司的融资是以支持具有高质量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为前提的,那么是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也就是支持实体经济专项融资案,其他的,别想多了。
所谓一个“审核”是指“(证监会)审核中将充分关注上市证券公司融资的必要性、合理性,把好股票发行入口关”。意味着非必要不能融资、非合理不能融资。到时候,所谓“必要性”“合理性”都必须放在支持实体经济的框架下来左右权衡、综合考虑。
笔者认为:想巨额融资的券商们,必须仔仔细细掂量了。对照证监会的谈话,听话听音,赶紧修改并且提出自己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融资方案!
(作者系中税联盟投资经理。本文已刊发于1月7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