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口减少了吗?人口减少是不是好事?-每日报道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来看,我国总人口在今年的七月1日就已经开始下降,此后的日子里,我们的人口都会一天比一天更少,一年比一年更少,人口减少是不是好事?我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人口减少绝对不是好事,相反长期来看这是最可怕的事。
(资料图)
虽然以上只是联合国自己的预测,但总的来说今年我国总人口下降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发生什么黑天鹅事件,例如实际性的饥荒或者战争,否则大概率今后我们的总人口只会越来越少,再也没有增长的可能性。
因为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逆转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除非是发生了天灾人祸,例如战争病毒和饥荒,但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之下,饥荒和病毒其实是不太可能造成人口大规模减少从而引发出生潮的,而今天的任何一场战争,都可能会引发核武器的冲突,因此战争的可能性也被无限缩小了。
基于此,在可见的未来,应该是只要不发生战争,我们的人口大概率是不会有逆转的可能性的,这应该是一个如今人人都认同的共识。
而接下来的讨论,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就没有共识了,而是巨大的分裂。
这其中最引人入胜的问题就是关于人口减少是不是好事情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之所以经济起不来,之所以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之所以会这么内卷,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了,这才会导致内卷、导致好的工作越来越少。
这一论调粗略看上去好像是事实,好像是这样,但这表象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值得深究的。
人口减少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大大的坏事,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是短期来看还是长远来看,都会波及影响到每一个人,没有例外。
首先,很多人说人口太多导致了内卷,导致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导致了竞争压力太大,这一点看上去好像非常有说服力,但如果仔细去论证,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例如,如果这一说法是真的,那么我们无法理解十年前为什么没有内卷、没有压力大的问题,十年前我们的人口还是13亿,某种意义上人口依然是很多的,且十年前对于很多低学历的人来说,他们的选择更少,只能进厂或者学理发挖掘机等技能。
十年后的今天即使一个人没有学历,但是通过努力送外卖或者开网约车,月入上万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多拖累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和内卷,并没有特别大的说服力。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眼下发生的上班族内卷、竞争加剧、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现象呢?
如果不是人口太多的原因,那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这一点,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增长是要靠人口和生产力,过去我们依靠人口众多,让我们成为了“世界工厂”,我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廉价的商品,最后通过贸易卖到西方,从中赚取外汇美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引外资投资、生产,又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增长,这让我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这就反过来逼迫制造业进行产能转移,过去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被日本追赶的美国和欧洲身上,等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又有“亚洲四小龙”在后追赶,之后是我们的崛起,现在则是东南亚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只要贸易全球化还在继续,那么哪里的劳动力更廉价、更便宜,就会吸引制造业转移外迁。
这就好比一个人摆地摊,哪里地段利润更高,人流量更大,就会吸引他去那里,这是正常的市场选择,人们趋利避害,企业也同样如此。
但我们和类似的亚洲四小龙、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情况不同的是,他们都顺利地度过了制造业转型,摒弃了相对低端、廉价的制造业,转而发展起了高端制造业,这些制造业往往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利润高、因此也就能够适应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而我们呢?目前正处于这个区间,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依然是“世界工厂”,但制造业转型也依然困难,随着我们人工成本的上涨,我们的制造业转型依然处于艰难过渡之中。
究其原因,这或许只能用经济学中的“中等收入陷阱”来形容我们目前的处境。
百科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从而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不上不下,不高不低。
目前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和菲律宾都长期停留在这个位置,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的。
该理论是由世界银行提出的,一般认为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000-12000美元的群体,都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们早在2019年,我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0410美元。
考虑到这三年来新冠病毒对经济的冲击,目前我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应该依然处在10000-12000美元这个区间值。
而一旦迈入中等收入陷阱,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继续发展,慢慢成为发达国家;要么就是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后者就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基于此,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结构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因为生产力不足所导致的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当外部环境竞争面临尴尬的时候,我们只能转向国内,进行“内循环”,这个时候就由全球竞争,变成了14亿人的“内部竞争”。
但这不是某个个体的问题,而是宏观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今天我们说一个人的努力再也得不到预期中的理想回报的时候,我们其实说的是大环境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增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们没有带来理想中的消费增长,也就无法带来理想中的收入进一步增长,这就让企业降低了对未来的预期,开始缩减投资、甚至进行“降本增效”。
用通俗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市场基本盘已经很难做大了,宏观经济碰到了瓶颈,触碰到了眼下的经济结构中的“天花板”。
而这一切的根源,显然不是由我们“人口太多”导致的。
从宏观上来看,这是由于投入产出比失衡所带来的。
如何分蛋糕,决定了蛋糕能够做多大。
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在一次演讲中就曾经说过:
“即使这次没有疫情,我们也很危机。这不是现在做的,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危机,我们的救市方法也很实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去救市的时候,各地配套资金加码,可能有一两百万都不止,扩大我们的内需,内需去哪里了?答案是房地产。我们的房地产,这几年你可以想象一下盖多少东西。从09年到去年(2019年)GDP产出是750万亿,但是每年的报表都有一个说明是,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百分之五十几,那些GDP里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隐患的起码400万亿,再加上历史的旧的固定资产,少说五六百万亿,我们去年(2019年)GDP才九十几万亿,于是我想,我们会有一场信用危机来,应该是在2022年以后。
曹德旺的这番话,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回答了,为什么今天我们的结构性问题出在哪里,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首先,经济的增长取决于人们的消费,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但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在我们的经济增速最高的阶段,大量的中国家庭把大量的存款收入拿去买了房,拿去交了首付,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国内家庭70%以上资产都是房子。
因此,过去房地产行业很吃香,很赚钱,这是建筑行业过去的机会。
但国内家庭的存款已经被花的差不多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很多家庭都买了房,手里也没钱了,甚至还要还三十年的房贷,很多家庭都是呈现一种负债结构。
这在某种意义上,拖累了今天的经济发展。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大部分普通家庭钱都花在了房地产行业的时候,都拿去买了钢筋混泥土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很多人的收入无形之中消失了,因为原本该花的钱例如旅游、消费、餐饮、服装等等,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钱。
这对企业来说,就表现在盈利困难,市场虽然很大,但单价普遍偏低,于是企业减少了投资,这个社会上的蛋糕做大的速度越来越慢,于是内卷加剧,上班族继续996的同时,可能还获得了比以前更少的回报。
但这不是人口多的问题。理论上人口多应该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市场,但由于房产拖累了国内家庭的消费,消费又拖累了各行各业,于是企业变得更为谨慎,企业扩张更谨慎,投资更谨慎,于是员工的机会更少,当人口没有剧烈的变化时,企业的投资扩张减少时,自然就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于是内卷也就应运而生。
这也是今天很多上班族的感受,你去找一个三四千的工作到处都是,这很好找,但你要想找一份月入上万有很好工作前景的工作,这变得越来越难。
因为人口结构没有变化,每年毕业生依然有那么多,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导致的宏观层面消费减少,企业减少扩张投资,导致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人们的就业预期没有变化,于是三四千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大家一起抢,这就导致了今天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是工作难找,收入难升,越来越卷。
但很多人看不懂,于是他们以为这是每年的毕业生太多导致的,是因为上班族太多导致的,于是他们喊出了人口太多拖累经济发展的呼声。
但事实上呢?
我们的想法是美好的,得出的结论看似是正确的,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的认知和真实的世界,经常会起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果。
曹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9年到2019年,全国的GDP产出为751万亿,其中固定资产占比超过50%,算上历史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投入高达500-600万亿,但我国2019年的GDP才九十多万亿,如果福耀的投入产出比是这样的话,肯定早就破产了。”
当杠杆所能够撬动的点越来越小,当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小,微观上个人的感受就是好的工作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个人越来越累,压力和焦虑,弥漫在每个上班族身上。
理论上我们拥有十四亿的人口,但却没有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大市场,尽管我们的市场已经很大了,但还不够大,好的工作机会正在变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依然稀缺,导致企业缩减投资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内卷和焦虑。
人口减少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老年人口的减少,因为该群体的消费能力更低,消费意愿更低,且无法产生新的价值。
但我们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口的减少,更是新生儿的急剧下滑。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婴儿从出生到参加工作,读书、衣食住行、纸尿布、婴儿食品奶粉,无一不是为消费提供裨益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口减少是坏事,人口增多反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带动更多人的就业和机会。
但眼下,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生,恰恰是感觉未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话,也许十四年前的2008年,就预示着今天的局面。
人口的进一步减少,将为未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大的难题,人口减少绝非很多人所认为的是好事,是雪中送炭,是锦上添花;恰恰相反的是,人口减少是难上加难,这提高了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非下大决心,难以成功;非久久为公,难以解决。改变的难度之大,阻力之大,可能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没有消费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扩张和投资,那我们的钱去了哪里呢?答案是一部分付了首付,还有未来的一部分变成了三十年的债务。
失去的消费至少还能够找的回来,可人口一旦开始减少,去哪里找?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