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东数西算”工程对上海数字经济的影响和对策-世界观热点
近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全国一体化的算力资源格局基本确立。在这一背景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城市的数据中心规划要求和现实保障更加明确,城市的资源要素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有望进一步聚焦数据要素价值挖掘的关键环节,实现区域数字化发展质效的优化提升。
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之一,但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能耗压力。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的格局基本确立。在新的算力格局下,上海面临着更加严格和明确的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指引,数字经济有望更加“轻装上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东数西算”工程的总体规划情况
(相关资料图)
(一)规划背景
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带来了持续的算力资源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至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但是,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能耗高,东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具有较大难度和局限性;西部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及电力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发展数据中心的优良条件。因此,类比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层面设计了“东数西算”的总体建设框架,实现算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
(二)节点与功能分布
表1国家数据中心
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概况
1.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简写,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其值大于1,越接近1表明非IT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根据国家工程的具体规划,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如表1所示,其中根据功能特点和建设要求分为“4+4”总体分布。功能定位上,京津冀、长三角等4地的6个数据中心集群主要承接东部地区的区域性算力需求,并向低时延性算力需求倾斜。贵州、内蒙古等4地的4个数据中心服务于全国范围内的算力需求,并在当下阶段主要承接东部地区的非实时算力需求。建设要求上,数据中心集群的电能使用效率和上架率要求较高,引导后续的投资建设高效有序。
(三)其他支持政策
针对核心枢纽节点之外的地区,政策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得给予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统筹省内数据中心规划布局,与国家枢纽节点加强衔接,参与国家和省之间算力级联调度”。这一规定进一步保障了8个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和功能实现,区域性建设的数据中心多数将处于配合调度的功能定位。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算力枢纽节点都配备了1-2个其他算力枢纽节点做数据承接,例如长三角算力枢纽所对应的算力枢纽节点是甘肃算力枢纽节点和成渝算力枢纽节点,对应数据枢纽节点之间将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以保证“西算”数据的传输速度。
二、东数西算工程对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提出较高要求
近年来,上海数据中心建设要求严格、速度放缓,但是规模增长速度依然较快、能效提升任务较重。根据《上海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上海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预期将达到28万架,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7万架;能效上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综合PUE小于1.3、存量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4、集聚区新建大型云数据中心综合PUE降至1.25左右。从实际情况看,仅有规模型的数据中心企业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一些中小型的数据中心将因能效指标而失去市场空间。建设规模上,“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后,上海市仅青浦区部分数据中心纳入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能效指标上,“东数西算”工程的相关规定不低于上海市规划要求,从严管控的政策基调一致。因此,预计后续上海其他数据中心面临更加严格的能效管控和规模压缩的可能。
(二)推动数据中心功能和结构调整
根据《上海市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21版)》和“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市内的算力资源将进一步聚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低时延计算,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金融证券、智慧城市等代表的创新性应用。二是服务于“五个中心”建设的功能性、枢纽型基础平台、重大项目应用等,部分温冷数据计算需求在国家指引下,继续向周边和西部地区倾斜。此外,由于工业互联网不断发展,极低时延的计算需求不断增长且难以通过集中建设的数据中心计算,仍需要边缘算力供给体系的支撑,边缘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三)引导数字产业链向关键环节聚焦
随着算力资源部署向市外地区倾斜,上海的土地、能耗、碳排放等资源进一步释放,支撑各类创新要素向数据挖掘、融合、应用等关键环节集中,助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东数西算”下带来的数据跨域流动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安全和数据传输需求。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和上海的数据治理经验,有望在上述方面形成示范,引领数据中心枢纽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三、“东数西算”格局下推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举措建议
(一)强化绿色低碳化发展,推动数据中心集约高效
根据“东数西算”工程要求,进一步强化中大型数据中心技术提升和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数据中心加快向绿色集约转型,鼓励发展制冷装备、电池装备、高密度节点、微模块等新型机电配套设施,推动液冷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能效管理水平。探索通过规模化的绿电直供、建设分布式光伏等手段打造零碳数据中心。支持面向科研、工业互联网、金融、药物研发、自动驾驶等行业的数据中心规模增长,鼓励云服务商提升运维服务能力,构建面向行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化服务体系。
(二)促进区域协同,强化数据流通保障
积极推进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的宽带建设,支持超低时延传输技术发展和应用,支撑算力需求有序向西部地区转移。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智能算力调度、数据跨域流动技术,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数据流通机制。围绕数据主体、数据环境、数据行为,增强隐私数据和关键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监测能力,保障数据流动安全。
(三)增强数智融合,深化数据融合创新应用
依托上海在人才、场景、技术方面的优势,引导创新资源向数据挖掘、算法优化、创新应用三个环节集中。支持发展智能传感器、异构数据整合、隐私计算等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和数据融合能力,支持政府、国企等主体数据管理流程优化,提升数据管理效能。深入实施算法创新计划,聚集算法创新人才,支持算法创新突破,提升算法搭建能力。围绕政务、工业、医疗、金融、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数据开放,鼓励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水平。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
官网:http://sfia.org.cn/
欢迎大家猛戳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