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1元月供”,银行:压力山大-环球热门
年后
(资料图片)
“提前还房贷”的热度再次上涨
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
“提前还贷的情况明显比之前多了
我们行现在是提交申请后一个月扣款
已经算是行业内较快的银行了”
一家股份行广州分行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地区的
银行贷款人需要提前还贷的话
平均需要等待2~3个月
部分银行甚至有的需要等3个月以上
有人四次还完90万房贷
月供1块多抵个税
农历新春后,多地房贷利率开始密集下调,不少重点城市小步快跑进入“3”时代,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3.7%。
首套房利率不断下行,购房“新入局者”暂还未见分晓,但不少身在“围城”中的已购房者开始试着抢占低利率窗口期,选择提前还款。
吴逍就是其中一员,在这两年间,随着房贷利率不断下行,他分四次还完了90万房贷。“最后银行账户只剩下100多块,月供1块多,留着抵扣个税用。”他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秘诀。
对于他来说,提前还贷省下了一大笔。2021年购房时,首套房贷利率为5.88%(30年期),利息101万,月供5300元左右。在他提前还款时,利率基本在4.1%~4.5%区间,最终2年提前还完,支付利息仅为10万左右,省下了90多万。
像吴逍一样提前还贷的人不在少数,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介绍如何提前还房贷、计算利息减免幅度的帖子层出不穷。其中主要分为降低月供和缩短年限两种方式。
程序员小津分享了自己根据算法计算出来的“最优方案”,他认为“最优”有两种解释:
一种希望总利息最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等额本金+提前还款减年限;
另一种“最优”是偿还本金的同时平衡风险,适合采用等额本息+提前还款减月供。之后资金充裕时再继续提前还款。
为何这么多人想要提前还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提前还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由于此前贷款的利息较高,购房者希望通过提前还贷来降低成本;
二是去年理财产品的波动较大,收益也远不及预期,房贷和理财之间的收益倒挂,让一些购房者产生了提前还贷的愿望。
大源按揭总经理郑大源也表示,近期出现还贷出现小高潮还可能是因为岁末年初不少人收到年终奖,家庭闲置资金增加。
提前还贷划算吗?
提前还贷热度不减,但这一行为是否划算也一直受到争议。
提前还房贷最大的弊端在于损失了流动性,在减低负债和保留流动性的天平中,很多人只看到了前者,到底应该怎么评估其中,个体差异较大,也需因人而异。
“对个人来说,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偿还个人贷款,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则考虑将资金更多用于投资;反之则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偿还贷款。当然,还需要为日常生活支出与未来养老、医疗等留足资金。”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中原地产指出,不适合提前还款的情况包括房贷利率低、等额本息还款已到还款中期、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等。
2月1日,《经济日报》也发文提醒,2023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回暖,资本市场上升概率较大,而贷款利率还有下行可能,提前偿还贷款需要慎重考虑。
银行压力山大:
有银行网点业务量暴增50%
据第一财经,从2022年底至今,提前还贷潮已经愈演愈烈。有媒体记者走访了深圳等地的多家国有大行,在提前还房贷方面关卡颇多。
一方面,线上提前还款渠道不稳定,部分客户需要线下办理。以建设银行为例,近期许多使用线上提前还贷渠道的客户表示预约相当困难,大部分日期都显示“线上申请预约额度已满”。
预约页面显示已满。受访者供图
另一方面,预约排队时间久。在深圳建设银行,预约以后要等待2~3个月才能提前还款成功。同时,下次提前还款还需要来网点办理。农业银行方则表示,房贷提前还款需至少提前30天到网点申请并确认身份信息、贷款情况,提交申请后审批通过才可贷款。
“1月以来,提前还贷的人数比之前增加了50%左右,我们这儿就还了1个多亿,今年压力很大。”东莞某股份行网点个贷经理何思萍介绍,其实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有客户咨询提前还贷相关事项,春节后这几天更是迎来小高峰。
今年开年,银行面临着双重压力:一边是不断攀升的提前还房贷大军,另一边是信贷增长持续乏力。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8979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其中,国内贷款17388亿元,下降25.4%;个人按揭贷款23815亿元,下降26.5%。
有银行业内人士坦言,银行对提前还款卡得比较严,有额度限制,这个月额度用完了,就要等到下个月。“一线城市的房贷对于银行来说都是优质资产,特别是前几年房贷难求,房贷利率较高,而现在多数城市都降至"3"字头,广州等一线城市虽然还很坚挺,但是向下是大概率事件,因此银行都不愿意让客户提前还贷。”该人士补充道。
“但银行也应该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主动改善服务,而不是对提前还款设置障碍。毕竟相对于短时利润,长期的信用更有价值。如果购房者提前还贷存在违规恶意阻拦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银保监会进行申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说。
来源丨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日报
编辑 | 赖 胜
校对丨胡普甜
审核 | 孙轶英
签发丨徐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