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基金近五年都录得正收益,现在还能买吗?会成接盘侠吗? 世界热推荐
最近五年投资者对于基金的热情不减,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当前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投资的比例已经从2018末的80.74%提升到2021年末的87.69%,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过去几年的强赚钱效应,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都有一定的提升。而到2022年末,受市场剧烈震动的影响,个人投资者占比比2021年稍有下滑,降至87.42%,整体来看还是维持在高位。
前几年投资者在买基金的时候,大多也是冲着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说各大平台推的各类金牛基金,又或者直接看业绩排行榜。如果是在2021年之前这样的操作,不能说有错,因为在上涨行情面前,猪都能上天。但是2021年就是很好的分水岭,如果还是找明星基金经理,又或者看业绩排行榜,那结果可能就是下面这样的:
比如说曾经的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基金,近些年的业绩趋势是这样的,
(资料图片)
比如说网友口中的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基金,近些年的业绩趋势是这样的,
比如说曾经的冠军基金,崔宸龙管理的基金,近年来的业绩是这样的,
从综合管理业绩来看,这些都称得上绩优,但有几个人是能够在这些基金上面赚到钱。富国天惠的基金经理朱少醒曾经就说过,我管理一只基金16年赚了20倍不止,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赚到钱,是不是很扎心。
很多基民也在反思,我之所以亏钱,是因为我没有拉长时间,我只关注了近一两年的基金业绩表现。都说基金是长期持有,长线投资,那我就把时间拉长了,找最近五年的,而且五年以来都是表现正收益的,这类型的基金应该是靠谱的吧?毕竟往前推五年,中间也经历2018年和2022年这两年大熊市,如果还能脱颖而出,应该就值得上车了。
那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们不妨通过数据来说话,我也应大家所求,统计了最近五年以来管理业绩都是正的,结果如下:
总共是17只基金,但这里面有些基金都成立了五年以上,管理规模还不足1亿的,还是要进行剔除,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规避掉清盘的风险。把这部分基金剔除掉,结果如下: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来,在2018年还能逆势上涨的基金,在2019年甚至2020年普遍业绩都不佳,要知道2019和2020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涨幅都是在50%以上的。不管是基金还是股票,都一定恪守盈亏同源的宗旨,物理学上就能量守恒定律,抗跌的另一面就是抗涨。
同样的道理,在2019和2020年有过辉煌表现的基金,绝大多数在2021年就开始遭遇滑铁卢。问题来了,筛选出来的基金还有13只,还能上车吗?连涨了五年,现在上车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能不能买,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基金经理上面,都知道买主动管理型基金实则就是挑选基金经理。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详细了解:
比如广发吴敌管理的这只基金,
从基金的属性上来说,这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大部分持仓还是以债券为主,特别是近两年,债券的配置比例高达90%,近乎完美的躲过了这轮市场的调整。
在回撤管理上,吴敌也是发挥了债券型基金的优势,业绩管理还是比较稳定。
到了2022年末随着消费场景的放开,经济逐步修复,利率也是呈上行趋势,对债券基金来说是不小的承压,所以基金的表现就大幅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像这类型的基金,大部分投资者是看不上的,更适合整体风险偏好较低或者说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率上行对债券基金压力不小,但也是捡便宜筹码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是万家章恒管理的基金,
万家最近一年真的是风光无限,去年黄海凭借黑妹和地产这哼哈二将,一黑到底。跟黄海过去几年一路重仓地产不同,章恒的配置要更为灵活,2019年H1之前配置上面是偏债券,在2019年H1之后就开始加大权益类资产比例,
而在行业配置方面,也是在2019年H1之后,从信息技术板块逐步向煤炭、地产和电力板块调整,
低估值+高股息,也让章恒这两年的业绩冒尖,渐渐被投资者所认知。
那他的基金还能买吗?通过他这些年的操作,对于市场的阅读能力这点毋庸置疑,而作为权益类基金,最大回撤在18%,也是大幅领先于同行。
这是好的方面,但其实也存在一些弊病,还是前面说的,抗跌的另一面是抗涨。章恒近五年,偏好的板块是大金融、地产还有煤炭,这些都是估值偏低的板块,但成长性有限。如果后面的市场情绪达到修复,大概率还会是成长板块走在前面,那么这些低估值板块就会承压,届时基金同样也会表现出上涨乏力。
上车不要轻率,先看看自己是否能适应基金经理的风格。
今天就先写这两个例子,后面我再继续补充,尽量争取把这些基金都帮大家梳理一遍。最后还是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具备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