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制造业集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官方网站近日发布的消息,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生产总值跨越4万亿元量级,均为4.2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生产总值1.6万亿元,是2013年的1.6倍。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第九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省政府参事武义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整体定位之一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远期目标是“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长三角占18席,珠三角占7席,京津冀占2席,分别为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他认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有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支撑。
为此,武义青建议,在建设好现有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数字”“汽车”“材料”三大领域,依托京津冀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抓紧谋划布局若干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是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优势突出,天津在数字技术和产业领域都有一定基础,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是高端高新,数字产业是未来雄安新区的一号产业。着眼未来,数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抢抓机遇,抓紧谋划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集群。汽车制造是京津冀制造业中颇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三地都有良好基础。要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专用汽车及轨道交通和飞机制造等相关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集群。
三是京津冀基础材料集群。钢铁至今仍为需求量最大、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材料。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淘汰了一大批钢铁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工艺装备不断升级,产品结构趋于优化,钢铁行业绿色减量发展,但该行业仍是京津冀制造业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今后,应着眼于提高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组织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铁基材料、金属制品及重型装备等产业链集群。
“当前,要重点围绕三大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武义青表示,要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协同平台和载体,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在带动北方腹地发展、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