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变房贷"被诉 监管出击能否遏制转贷乱象|全球即时看
(相关资料图)
是否要把高利率的房贷转换成低利率的经营贷?当不少购房者蠢蠢欲动时,那些转贷的“先行者”,已经被银行告上了法庭。
3月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案例,借款人肖某联合保证人某公司与银行签订经营贷款合同,借款18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然而后续银行查证发现,肖某将贷款部分挪用于偿还房贷,且肖某拒绝提供资金用途证明。于是,银行向法院起诉,要求肖某偿还借款。法院二审判决,肖某十日内向银行清偿借款本金180万元及罚息;在肖某不履行债务时,银行对肖某提供的抵押房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作为保证人某公司也对肖某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经营贷"顾名思义,是用于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提供给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用于经营资金周转、购置经营设备等。新冠疫情以来,为了助企纾困,多地出台了降低经营贷利率,甚至直接贴息的优惠政策,一些经营贷利率降低至3.6%左右,而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在5%以上,于是,就有不少小企业主或者个体工商户动起了"赚利差""薅羊毛"的歪脑筋。此外,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不少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降至3字头,这背后可观的利差,也让不少人打起了"消费贷"的主意。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经营贷"还是"消费贷",都不属于房贷范畴,购房者如果将其转用于偿还房贷,本身就是违规行为。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无疑违反了“房住不炒”的原则,更抬高了金融风险。此前,多个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就明确指出,一旦发现贷款人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一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都保持了对经营贷、消费贷的核查力度,近期更是有从严趋势。2月24日举行的银保监会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多地相关部门近期也展开了违规还贷的专项治理。
"房贷置换"看似节省了利息,但其实暗藏了不少风险。房地产研究员马泓表示,相比于房贷长达30年的贷款周期,“经营贷”的贷款期限往往只有3-5年。置换之后,贷款人的还款压力骤增,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还款计划,就要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此外,类似操作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借款人的资信评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上征信黑名单。如果借款人未来还有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借贷需求的话,会受到很大影响。
马泓提醒,按照现在的监管要求,对于房贷都是穿透式监管,钱款流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追查到,建议大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钻监管的空子。
而在监管层面,除了依法追究贷款人的责任,也要对贷款审查不到位的银行、未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处罚,同时,考虑到近期经营贷置换房贷的操作多是由于存量房贷利率居高不下,监管也可在政策及操作层面考虑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行性。
(看看新闻Knews 李荣康 张蕴昆 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