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20强排名变迁,北方城市慢慢疲软,南方城市步步高升
(资料图)
GDP不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可以量化城市的发展轨迹是否向前。纵览数十年来的城市GDP20强排名变化,有的城市稳居前五,有的城市从未上榜,有的城市一路滑落出榜单,有的城市异军突起……有制造业为底气的城市即便有所起伏,经济发展步伐仍显稳健,特别是逐渐完成高技术产业转型的综合型城市。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城市群里BUG级别的存在,沪、京一直牢牢占据着城市GDP前两名,其他城市只能争夺第三名,两座城市也一直拥有着靠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存款数、最高的大学学历人口比例等。
1990年的深圳尚位居第15,2000年及之后,深圳就稳居第三、第四。广州也是从未跌出前六的存在。一直位居前十的重庆轨迹起伏,在于其一直有相当丰厚的工业底子,1997年直辖后接收了不少贫困地区因此狂掉排名,后面才逐渐恢复。
2000年之前,南方、北方城市在榜单上比例相当,哪怕是在2010年数量差距也不算大,但近年来“南强北弱”的局面更为明显。天津的排名一直在掉落,从前三到前五,再到与前十无缘,被宁波反超只是时间问题。
其他如沈阳和大连,从第五、第七一直滑落到榜单之外,以及大庆、长春、哈尔滨、潍坊等也是类似的境遇。2000年之前,大庆一直是城市GDP前20里的存在,随后逐渐失落出榜,其也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缩影,艰难转型方有新生。
现在的北方城市,北京之外,青岛、郑州、济南是比较出挑的存在,西安虽从未进入前20但近年来发展提速。
一般而言,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境遇都不会太差,唐山在震后两年还能排名17,可见其根底不弱。如今东南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城市明显更多,以南、北方来看,最新的2022版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南方有70城入选,北方30城入选。
产业转型的阵痛是很多城市的必然经历,成功则蜕变向前,失败则坠落衰退,将低端产业及重污染产业外迁之后,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才有发展起来的空间,无锡就是其中的典范。
部分城市的变化与产业外迁相关,如无锡、佛山等城市,陶瓷企业迁往高要、云浮、清远,金属行业迁往四会、清远;都对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有益。
政策倾向、人力资源、地方营商环境与产业策略之外,固投影响也很重要,东北地区和天津的固投基本是吊车尾的存在,成都、重庆等则连续十多年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