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点!立冬・火锅经济,何以沸腾?|财经二十四节气
今日立冬(2025年11月7日),北风渐起,寒意初显。随着气温下降,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为餐桌主角。
火锅如何持续点燃消费热情?这口沸腾的锅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市场活力与变革?本期《财经二十四节气》带你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火锅“涮”出市场新热度
立冬已至,寒意渐浓,最能抚慰味蕾与心绪的,莫过于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近年来火锅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据红餐产业研究院与聚慧餐调联合发布的《火锅产业发展报告2025》,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到6175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整体餐饮大盘,预计2025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将达6500亿元。
在这片赛道中,“小火锅”凭借价格优势和场景设置,成为一匹“黑马”。《中国火锅外卖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带有快餐性质的“小火锅”正成为年轻用户的心头好,已成为日常就餐或家庭朋友聚会时的首选。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小火锅门店数为2.3万家,占全国火锅总门店数的5.5%。小火锅的爆发,精准踩中了当下“性价比优先”的消费脉搏。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旗下小火锅品牌“举高高”,通过59.9元/位的自助模式,在部分城市创下“日排千桌”的纪录;龍歌自助小火锅凭借“100+菜品任选”的高性价比策略迅速扩张,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其全国门店数已达378家。
这股“小锅热潮”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深刻变革,“火锅经济”正在效率与体验的双重赛道上加速奔跑。
02 派系“争鸣”+食材升级
火锅江湖玩出新风向
我国火锅派系林立,传统派系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川渝火锅凭借麻辣基因仍稳坐头把交椅。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川渝火锅门店数量居全国首位,占比31.3%。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派系火锅以“地域风味”打开了新的赛道。近年来,云贵系火锅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在2023年火锅锅底口味排行热度上,贵州酸汤火锅凭借“酸辣开胃”的特色位居第二。巨量算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3日,“贵州酸汤火锅”关键词搜索指数在抖音半年内同比增长118.14%。
近年来在食材选择上,消费者正从“吃饱”向“吃好”快速转变,“鲜”成为火锅食材赛道的核心关键词。这一趋势正推动各大品牌围绕“鲜”展开激烈角逐。例如,海底捞以“鲜切”为核心,陆续在广州等地推出鲜切牛肉主题店与脆鲩鱼主题店,通过设置明厨明档,公开展示现切现做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许多潮汕牛肉火锅店则在门口醒目地列出牛肉到店时间表,以“不卖隔夜肉”的硬核承诺赢得顾客信任。从牛肉到海鲜,从鸡肉到鱼生,一场以“现切鲜食”为名的品质战,正在火锅行业中加速蔓延。
03 “火锅+”:
从“吃火锅”到“享体验”
当口味竞争进入白热化,场景创新成为品牌突围的核心抓手,“火锅+IP”模式正重构消费体验的边界。如海底捞通过多赛道IP合作拓宽客群,在今年携手《时光代理人》IP,在全国9城30家门店打造专属沉浸场景,用角色立牌、暗号菜单、限定周边吸引粉丝;此前还推出与《蛋仔派对》的联名套餐、打造主题周边。
与此同时,更多元的“火锅+”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例如,上海WALA火锅以“太空舱”为概念,巧妙融合月球模型、星空灯光等科技元素,成功营造出梦幻的打卡环境,将用餐体验升级为一场星际穿越之旅。这些层出不穷的“火锅+”新玩法,不仅体现了品牌在场景创新上的探索,还构成了丰富的业态。
火锅经济的“沸腾”表象之下,行业洗牌与生存压力同步加剧。公开资料显示,2024到2025年,全国有19.2万家火锅店关闭,远超新开店数量。
一方面,品牌纷纷聚焦“鲜”赛道,从鲜切牛肉的明厨现切到现捞现宰,通过食材新鲜度的升级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行业竞争逻辑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构建差异化优势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中,打造地域特色火锅成为显著趋势,无论是贵州酸汤的酸辣醇厚,还是云南酸菜牛肉的清爽鲜醇,它们不仅以独特风味征服食客味蕾,更通过营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持续为年轻消费群体输送高浓度的“情绪价值”。
可以预见,未来的火锅江湖,不再是“谁开店多谁赢”的规模比拼,而是“谁更懂消费者、谁更能创造价值”的实力较量。随着细分赛道的深化与创新模式的落地,火锅行业终将走向更健康、更多元的发展格局。
出品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策划 | 21创意工作室
统筹 | 袁丁 林军明
文案 | 苏千硕
设计 | 李基礼 黎旭廷
审校 | 张晔 黄志明
标签: 牛肉 海鲜 海底捞 小火锅 头部品牌 知名企业 财经二十四节气

